標籤

人生 (54) (28) 右腦 (18) 安全 (8) 學習 (7) 書法 (7) 感想 (6) 抒發日誌 (6) 電影 (5) 音樂 (4) 工作 (3) 心理 (3) 科技新知 (3) 美食 (3) 藝術 (3) 政治 (1) 教育 (1)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談李安老虎與人和的關係


少年Pi奇幻漂流」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部電影,一次無意間看到新聞報導訪問台灣的大導演-李安,當然也是世界級的導演,他說這部電影中漂流於海上的Pi男孩,如果沒有那隻老虎作伴,可能就沒有辦法在茫茫大海漫長時間裡生存下來,等待獲救,這一番話似乎對於我們生活環境有深的詮釋,現今社會環境險惡,人心不古,推崇的都是速食文化,只求眼前利益,所以造就了周遭的人、事、物成為我們的心中老虎,是面對呢?還是逃避呢?要如何轉化。

有困難時,當然是要面對它,使它成為我們的動力來源,如果逃避就會成為我們的阻力,俗語說得好,逃避不一定躲得過,面對不一定會更糟,而是要將今日的絆腳石成為明日的墊腳石,雖然是一則很簡單的道理,但當事情來臨時,往往無法解脫當局者迷的匛惑,必須時常提醒自己,老虎雖然可怕,卻也是激勵Pi男孩向前的動力,正如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挫折磨鍊,為的是成就我們的性德,似乎與北宋大哲-張載〈西銘〉文中所提「貧賤憂戚庸玉汝成也」有異曲同工之妙,不僅要面對它,還要接受它,要將敵人視為我們的恩人,接受驚濤駭浪的海域,就能創造出優秀的水手,最後少年Pi男孩還擁抱著那隻老虎,一路航行途中,還捕魚供食用,落海時還救它的性命,您相信嗎?居然要救您的敵人,雖然很不可思議,但「人和」就是這麼開始建立的

讓我們深入的去探討老虎本性這個問題,老虎擁有長長的犬齒,本性就屬於掠食性動物,看到任何的動物,就好像看到美味的食物,就如蚊子天生就有長長的喙就是用來吸血,這是這些動物的習性,是很難去改變的,就如同每個人也有不同的習性,改變也不容易,所也諺語才說:牛牽到北京還是牛,好處是,人可以藉由溝通,慢慢的將不良的習性加以修正,正因每個人的習性的不同,如果沒有仔細體察對方,就很容易陷入用自己的觀念去評量別人的缺失,衝突就因此展開,悲劇就開始發生,然而諒解是化解任何紛端的不二法門,只要開始深入了解對方,就是融冰的開始,相信Pi男孩用木板救上漂流海上的老虎那一幕,應該也是深入了解對方的結果,所謂一念善就和,一念惡就離,善與惡僅一線間

心中的老虎,就是人心的對應,看他是老虎就是老虎,看他是夥伴就是夥伴,看他是助手就是助手,端作如何看待;如果心中有歧見,就見不得他人的好,往往是吃眼前虧,常常朗朗上口的一句成語「大同小異」就可說明箇中道理,心量大的就會看到相同的地方,狹隘的心只會挑剔相異處,能將阻力轉助力再將助力化作和解力,困難必定迎刃而解。

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從授權看孔明過勞死


只管牛喘,不管人死
  先看一則丙吉的例子:漢宣帝時,丙吉擔任宰相,有一天,他在路上遇到民眾群毆,死傷多人,他視而不見,過而不問。沒多久,遇到有人趕牛,牛隻吐舌急喘。丙吉見到,停下來,問趕牛的人,這頭牛到底走了幾里路?隨行官員認為出了人命不管,卻關心起一頭牛來,該問的不問,卻問不該問的,不太應該。丙吉解釋道:「人民械鬥,是長安令、京兆尹的責任。而今剛過初春,天氣還不很熱,牛隻才走幾步路竟然氣喘不停,可能是氣節失調的徵兆。三公的職責是調和陰陽,我因職權所在,引以為憂,所以要問清楚。」
總經理只需管好經理人
  再看看陳平。有一回,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:「天下一年有多少訴訟案件?」周勃答不出來。漢文帝又問周勃:「天下一年收支多少?」周勃還是答不出來,連續一問二不知,周勃嚇得冷汗直流。漢文帝回過頭問左丞相陳平。陳平答說:「每件事都有主管官員。如果問司法案件,找廷尉;問錢糧,找治粟內史。」文帝不怎麼高興,質問陳平:「如果各有官員負責,那麼你這丞相要管什麼呢?」陳平回答:「管大臣啊!」
  陳平答得爽快,身為宰相,不該樣樣瑣事都管,宰相的責任是輔佐皇帝,協調管理各部會首長,使他們發揮所長,盡其本分。文帝很滿意陳平的說辭,而周勃相形見絀,自知不如,不久便退職,陳平成為唯一的丞相。
食少事繁,孔明歸天
  以上兩則史例,博學多聞的諸葛亮不會不知道,所以當楊顒拿丙吉、陳平的事例來勸告諸葛亮,不要事必躬親,諸葛亮必然感同身受,必然心裡明白。楊顒當時擔任丞相主簿,跟在諸葛亮身邊,看到諸葛亮日理萬機,大熱天還要親自校閱公文,汗流浹背,不得休息,很擔心諸葛亮累壞了身子。他提出建言,說:「治國和治家一樣,有一定的體制,一定的分工。以治家為例,奴僕耕種,婢女下廚,雞管鳴曉,犬管防盜,牛隻負載,馬匹跑路,各司其事,條理分明,主人高枕,安心吃住。如果事事親自掌理,不再分派,只會弄得筋疲力盡,終無一成。」
  楊顒接著說:「難道主人的才智不如奴婢雞犬?不,而是他失去做主人的章法。」
  楊顒隨後舉出前述丙吉、陳平的例子,證明分層負責的重要。諸葛亮謝謝楊顒的意見,楊顒死後,諸葛亮想起這事,還感傷落淚。
  感動歸感動,感傷歸感傷,諸葛亮仍然不能放心授權,大小事情仍然親自處理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因此當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,和魏國大將司馬懿相持,司馬懿不出戰就是不出戰,卻藉諸葛亮派人下戰書時,和來者閒話家常,看似聊天,實則探聽情報,探聽的不是軍隊調動或軍力等軍情,而是諸葛亮這名主帥的作息。使者照實回答:「諸葛公夙興夜寐,打二十板以上的刑罰都要親自裁定,做得多,吃得少。」使者走後,司馬懿便對部將說:「諸葛孔明食少事繁,恐怕撐不了多久。」
  司馬懿猜對了。諸葛亮不久便積勞成疾,病逝了。
  聰明的諸葛亮,怎麼可能不知道授權的道理?說不定正因為他太聰明,不滿意他人的行政績效,寧可大小業務一手攬下。不論如何,諸葛亮身子忙壞了是事實,因此被後人批評也是事實。
  充分授權,分層負責,聽起來簡單,做起來不易。不能放心就不能放手,不能放手只好事事插手。楊顒只舉丙吉、陳平為例,若依《韓非子》的說法,諸葛亮事必躬親的作法,是萬萬不應該的。
巧射箭不如勤撒網
  子產太厲害了吧?聽聲音就破獲一件殺人案,怎麼辦到的?車夫好奇的問,子產答說:「 因為她的哭聲帶有恐懼。如果親愛的人生病了,我們會很憂慮;將死的時候,會很恐懼;死去了,會很哀痛。可是我聽這婦人為死去的丈夫而哭,哭聲並不悲哀,卻含有恐懼,所以這裡面一定有姦情。」
  子產明察秋毫,應該贊揚,可是在韓非眼裡,子產的作法是不對的。
  韓非認為,犯罪事件一定要親自聽、親自看,才能察覺,那麼能夠舉發的違法事情就會少之又少。韓非質疑說:「 不任用司法官,不實施各種考察的方法,不發揮法令的功能,只想憑藉自己敏銳的觀察和判斷,竭盡所能,去伺察罪惡,不是太不懂管理之道嗎?」
  韓非提醒說,世間萬物這麼繁多,人類智慧這麼有限,有限的怎麼去管理無限的?在下層的民眾多,在上層的管理者少,少的怎麼去管理多的?因此,任憑三頭六臂,也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,一定要分層負責,各司所職,最高領導人只要掌握重要幹部就可以了。
  韓非又引用一句諺語說: 「眼前每一隻雀鳥,后羿都能射中,這個說法太誇張;只要布下天羅地網,所有的雀鳥插翅也難飛。」
  后羿是古代神射手,再精準再靈巧的射技,也不可能射遍群鳥;但只要四處布網,就能捕獲鳥群。推演到經營管理,也是一樣。諸葛亮的苦衷雖可理解,卻不值得鼓勵。

引用網址:http://www.ylib.com/sango/soton/soton021023.as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