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

人生 (54) (28) 右腦 (18) 安全 (8) 學習 (7) 書法 (7) 感想 (6) 抒發日誌 (6) 電影 (5) 音樂 (4) 工作 (3) 心理 (3) 科技新知 (3) 美食 (3) 藝術 (3) 政治 (1) 教育 (1)

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

慎獨則心安,主敬則身強,求仁則人悅,習勞則神欽

慎獨則心安,主敬則身強,求仁則人悅,習勞則神欽。
──〈同治十年十一月諭紀澤、紀鴻〉

讀懂名句

閒居獨處時,所作所為仍然可以謹慎,對人無愧疚,則心裡將無所掛慮;能夠持守著誠懇與敬慎,身體自然可以強健有活力;追求天理正道,則人人感到歡喜愉悅;無時無刻以勤勞自勵,甚至能贏得神明的欽佩景仰。

名句故事

同治十一年(西元一八七二)三月初,曾國藩常感到腳麻、舌頭遲鈍、說話不順暢。十二日這一天,曾紀澤扶著父親到花園散步,曾國藩對兒子說:「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,打仗是件最害人、造孽的事,希望我曾家後代再也不要出現帶兵打仗的人了。」

父子話著家常,不知不覺走進一片竹林。一陣大風吹過,突然曾國藩一陣腳麻,倒在兒子身上。曾紀澤連忙扶著父親進屋,這時曾國藩已經不能說話了。他用手指指桌上他早已寫好的遺囑。

曾 紀澤雙手把紙展開,以顫抖的聲音念道:「余通籍三十餘年,官至極品,而學業一無所成,德行一無可許,老人徒傷,不勝悚惶慚赧。今將永別,特立四條以教汝兄 弟。」意思是說曾國藩認為自己封侯拜相,官位極高,但是在做學問和個人品德上沒有什麼值得嘉許的,年紀大了才徒自悔恨悲傷,希望子孫能愛惜光陰,把握時 光,遵循他特別立下的四條遺囑,教導後世子孫。而這四條遺囑即是「慎獨則心安,主敬則身強,求仁則人悅,習勞則神欽。」他要求兒子曾紀澤把它懸掛中堂,每 日誦讀、日日遵行,並要一代一代傳下去,那麼曾家則可以歷代興盛,人才輩出。

曾國藩的遺囑對子孫影響深遠,曾家後裔恪遵遺言,沒有一個帶 兵打仗的。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任,從事外交;曾紀鴻一生不仕,專研數學;孫子曾廣鈞雖中進士,長守翰林;曾孫、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,無一涉足軍 界、政界,全部從事教育、科學、文化工作,不少成為著名專家學者。

新說名句

君子貴慎獨。

老子說:「天網恢恢,疏不而漏。」熱愛老子的西方文學家托爾斯泰熟讀《道德經》,也許受老子影響,咀嚼出智慧箴言,說出盪氣迴腸的名言:「上天有眼,暫時不語。」

而 歌德沉澱自我、反省歷史,花了近六十年的時間,嘔心瀝血逐步寫完《浮士德》。「六十年」,這可是人生寶貴的時間,在一般人的眼裡寧可去賺錢享受人生,而歌 德這位心靈層次極高的智者,在詩裡表達了宏觀的積極人生,其哲學思維凌駕於當時保守的想法,肯定人世一切向善的努力與最終的因果報應,最終讓人看見「上天 有眼,暫時不語」。正好與曾國藩的「慎獨則心安,主敬則身強,求仁則人悅,習勞則神欽」不謀而合。(商周出版社)


 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118362

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

修行成道-維摩詰居士的生命與慧命



【感謝政治大學蕭武桐教授蒞會講座】

漢儒文教基金會、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與元智大學合作,103年11月26日邀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蕭武桐教授分享「修行成道-維摩詰居士的生命與慧命」講 題,蕭教授博學多聞,風趣健談,往昔曾與聽眾分享「傳奇的智慧人生:六祖慧能大師」、「莊子的生活藝術」及「生活的智慧:平常心是道」等充滿智慧與禪機的 講題,受銀髮族群及各界熱烈好評。

蕭教授介紹維摩詰居士在佛教中,是金粟如來的化身;維摩詰居士來到娑婆世界,化身成在家居士,以襄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。在過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來 時,曾為釋迦牟尼的兄弟,維摩詰居士住在印度恆河北面的毗舍離城,妻子名喚無垢,姿色絕倫。育有一對兒女,子名善思,女名月上;妻、子、女都深悟佛法。

維摩詰居士家財萬貫,富居千金,聲名遠揚,人眾盡知。維摩詰居士平常救助貧民、布施僧侶,樂善好施;而且不執著於外相,為了度化眾生,維摩詰居士可以向天 神天魔說法,也可以向世上執著的王公貴族說法,也可以向不肯信佛的外道人士說法,甚至在妓院、賭場向貪歡求樂的鄉民說法。

蕭教授認為佛法中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雖為修行重要法門,但其具體內涵「悲歡苦樂,感同身受」精神,亦為現代社會大眾成長的學習目標;維摩詰居士在 2500年前以在家居士之身弘法度眾,其「維摩詰所說經」為重要著作,蕭教授在講座中以「維摩詰所說經--方便品第二」為聽眾介紹維摩詰居士生平,及其述 「心無妄念,處處皆可修行」與「平常心是道」等思想,並將其中部分經文,對照目前社會異態,提醒大眾應以謹慎的心態,面對並重視節能環保及以忍調行、以禪 悅為味等重要課題。

蕭教授在講座中,並以「天女散花」故事,說明「結習未盡,固花着身;結習盡者,花不着身」佛法要義,說明社會大眾心境應力保清明澄淨,遠離貪、嗔、癡誘惑,達致戒、定、慧境界,且不應有階級意識、男女之分,持平面對人世間一切事務,用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。

漢儒文教基金會與華儒青年關懷基金會,誠摯感謝蕭教授提供生動活潑、充滿智慧的講座,帶領大家穿越時空,與2500年前偉大的智者會談,也要感謝元智大學 馮明德教授的熱情參與支持,本次講座精彩完整的內容,未來將安排在基金會製播之「溫馨快遞」、「青春練習曲」等公益廣播節目中與聽眾分享,歡迎大家收聽。

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

生命中真正的接觸



生命中真正的接觸


生命中最真實無距離的區隔就是「當下」


透過科技所看到的、聽到的,能臨在當下嗎?


最真實的接觸,是一種無法取代的「體溫記憶」,這詞曾在美學大師-蔣勳說過


拍照時 您是和您的相機在邂垢呢?


還是 和 眼前的景物在親吻呢?


亦或者 兩者皆有


簡單的道理說明了一切,


魚與熊掌兼得,是不可能的事;追兩兔者必不能獲其一


當您和最親近的人擁抱的時候,如果中間穿插了某種意念(想著其他事)或擁抱前先架設好相機自拍等,那我確信,您一定不在那個當下


認真在當下 眼前的事物 就會有深切的感知 猶如


談戀愛一般 失去親人之痛 親子嬉戲之樂


當您拿起相機拍照時,記得要快點回到當下


永恆的瞬間是在於心 心累積的訊息越多 體溫記憶就越多


相紙是喚起體溫記憶的工具之一


當中誰的比例要多 不言而喻


全然在當下吧!


剩下的事 得由您去思考